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天冷的保暖方式


   去年曾經寫過幾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如何保暖和避免寒氣進入體內。最近天又變涼了,再度跟大家分享如何做好保暖,才能平安過個好冬。

天氣冷的時候,很多人會腳冷手冷,所以都習慣穿厚厚的襪子、戴手套,但因為頭頸部比較不會覺得冷,所以不會戴帽子。事實上,天冷時人體70%的熱氣都是從頭頸部流失掉的,所以戴帽子和圍巾才是最關鍵的保暖方式。

人通常會覺得冷都是手腳開始冷。但是,那並不代表手腳的保暖最重要,相反地,手腳是人體最不重要的地方,情況危急時隨時可以被犧牲掉的。但人體不會犧牲掉頭部和重要器官除非到最後關頭,因為即使手腳壞死了,人依舊可以活命,但沒了頭部或五臟六腑人就無法活命了。


所以,天冷時,如果頭頸部沒有做好保暖,人體為了求生存會把所有的熱氣都集中到頭部及身體中央,而如果沒有戴帽子和圍巾,大量的熱氣就會流失了,而手腳也會感到越來越冷。身體如果不夠熱氣,血液會開始減少流動到四肢以避免散熱太快,這也是為什麼凍瘡大部份都是在四肢,而不會是在頭部或身體中央部位除非瀕臨死亡了。


這是個很重要的觀念!所以,天氣冷時,不要只顧著保護身體冷的地方。正確的做法是,先保護頭部及頸部。只要頭頸部保持溫暖,血流順暢,其他地方自然會暖起來,頭、頸、身一旦保暖,身體就不會失去太多熱能。當然腳也應該要穿襪子,不要赤腳走路,或赤腳踏地板,要穿鞋襪,寒氣才不會進入人體。


此外,如果手腳常冰冷的人,代表血液循環及末梢循環比較差,平常需要多做運動,少吃冰涼的食物,喝的飲料最好能比體溫微高。冬天寒冷時也儘量少吃水果,睡覺時也要注重保暖身體,最好頭部蓋個棉浴巾保暖。

其他相關文章如下:

如何保暖()  http://happy1013.blogspot.tw/2012/02/2.html

如何避免寒氣進入人體? http://happy1013.blogspot.tw/2012/12/blog-post_26.html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肥胖等同意志力薄弱?


 
網路上流傳一篇「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控制什麼呢?」的文章,是嚴凱泰先生接受專訪,說明他如何用15個月的時間,將體重從92公斤減到77公斤,文中表示,能夠減掉15公斤的祕訣,關鍵在於自己的意志力。
現代人的確容易多吃少動,但用「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控制什麼呢?」的標題,容易讓把肥胖跟意志力薄弱劃上等號,把過重的人貼上標籤。 
其實有些人的肥胖不是因為吃太多或動太少。我的病人裡有不少是因為情緒或疾病問題(服用類固醇或甲狀腺低下等疾病都容易造成肥胖)而導致肥胖。例如有個年輕男孩來看診後, 體重從100公斤掉到80幾公斤,在兩個月內輕鬆減了將近20公斤(照樣吃喝,也沒有特別做運動),因為他的肥胖來自於極大的恐懼不安所引起身體的自然反應,因此一旦情緒處理好了,身體就會自然瘦下來。也有人天生體質就是易胖體質,他們並沒有吃得比較多或動的比較少。所以並非所有肥胖都是意志力薄弱,這樣下結論,給人貼標籤,並不公平。
也有不少人是因為生活壓力大,經濟不景氣,家庭生活困難,工作、家庭、孩子、老人家等問題,讓現代人常常覺得喘不過氣來。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壓力大會影響三焦經和脾經失調,而脾經失調,水分及新陳代謝就會失調,人就容易胖和水腫。以西醫的角度,壓力大也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失調,進而影響身體的代謝。所以壓力大也容易造成肥胖,除非處理問題本身,減低壓力,否則光靠意志力很難減重。
另外,控制食物的能力其實也不見得跟意志力有關。 我們必須了解食物背後對個人的意義。很多人小時候父母會習慣用食物來獎賞或安慰孩子,所以孩子會把食物跟獎勵(慰藉)劃上等號。
許多父母會說:「今天你如果不亂吵鬧,我就帶你去吃麥當勞」、「如果你乖乖的看牙醫,等會幫你買冰淇淋」、「跌倒了,不哭不哭,糖果給你吃」...很多孩子就這樣被食物制約,但自己並不清楚。長大後,在心裡焦慮不安或悲傷難過需要慰藉或鼓勵的時候,就會習慣性的用食物來彌補和安慰自己。
有些父母是用食物來表示對孩子的愛。「爸爸很愛你,所以買好吃的給你吃」、「媽媽很愛你,所以花心思做很多好吃的食物給你吃」。如此一來,吃美食就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這樣的孩子在無形中會受到食物的制約,認為美食等同於愛的感受。所以當孩子長大需要愛的感受時,就會尋求食物的慰藉。
所以控制食物對有些人很容易,但對於有些人則非常的困難,這跟個人成長的背景和所受到的制約有關,跟意志力不見得有關。
重的原因很多不是所有重的人只靠意志力就能所以要小心不要對別貼標籤這會讓落入刻板印象生偏和歧帶來人之的隔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改變命運



一對結婚已經5年的夫妻來做諮商,雙方雖然還是互相恩愛,但是卻越來越難相處。

太太先抱怨:我先生常常會指正我這裡哪裡做錯或說錯,總覺得我都做的不夠好。

先生:我沒有總覺得她都做的不夠好,只是當我看到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就會跟她說。其實我也知道這樣直說會傷害她,但我沒辦法改變,天生就是這樣的個性。

太太: 雖然知道他就是這種個性,不應該受他的影響,不需要在意他的話。但就是很在意,我也沒辦法啊!

情緒能量測試發現:先生是視覺型的,太太是感受型的。所以在壓力的狀況下,先生會老是看到太太錯的地方,而要求太太必須要改變。感受型的太太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盡量配合他人的要求,所以剛開始相處時,太太會按照先生的要求去改變自己,兩個人相安無事,但日子久了就容易感到委屈、不滿,甚至變得易怒,而不願意再配合先生的要求了。這時雙方的磨擦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難相處在一起。

當雙方開始了解他們彼此的看法、感受都不一樣,是因為他們屬於不同情緒能量類型的人,比較能夠理解對方的反應為什麼跟自己那麼不同。在處理衝突時,先生要學習看到太太對的地方,和自己錯的地方。太太要諒解先生不是故意刁難自己,也要學習表達自己的需求,該說不的時候就要說不,不要壓抑內心的需求,事後卻又滿腹委屈心酸,一肚子不開心。也不要一時情急答應了,但事後又後悔不想做,或雖然勉強做了卻覺得很不甘願。

最重要的是他們雙方都得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心念):不要老是說’我沒辦法’,’我無法改變’,’我就是這樣的個性’。要練習說’我願意學習改變’,’我可以嘗試改變’,’我願意改變’,’現在我就要使我的生命做正向的改變’。

我們的思維模式會形成我們的語言,而我們的語言會形成我們的行為(我們如何說就會如何去做),我們的行為會回過頭來強化我們的思維模式(看吧,我就是這樣,我就是無法改變,我只會這麼做)。這樣的惡性循環會讓我們無法脫離個性和命運的掌控。

當我們願意放掉被制約的理念,願意改變思維,就能改變語言;當改變語言,我們就能改變行為;當改變行為,就能改變個性;當我們改變個性,就能改變與他人的關係;而當我們改變人際關係,就能改變命運。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恐懼失去的背後


診間碰到不少女性常患有害怕’失去’的恐懼,失去經濟支柱,失去愛等。這些恐懼大多源自於女生本身沒自信,不懂得如何愛和尊重自己。

年紀三四十歲以上的台灣女性,大多還是傳統家庭教育長大的,女生應該如何如何的制約觀念根深蒂固。 知名女性作家露易斯賀曾說過:由於女性從小被教養成為一名看護者和服侍者(家務事是女人的責任),必須把別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父親是一家之主,凡事以他為優先,哥哥弟弟是男生所以不用洗碗掃地,男生才可以...,女生不可以),所以大多數這樣的女性長大後會缺乏自尊與自我價值。

這樣的女性會非常恐懼被遺棄、害怕失去、也缺乏安全感。她們成長過程,往往不是被教來好好照顧自己,而是如何好好照顧別人。所以女人一旦離婚,會驚慌失措,不相信能夠靠自己的力量養大孩子,所以只好留在惡質的工作或婚姻裡,只因為害怕獨自無助的生活。

如何跳脫這樣的制約呢? 女性得要重新檢視自己的信念,開始學習愛自己、尊重自己、信任生命的過程與支援。這是我們另一個人生成長的階段,也因為經歷如此不平等的痛苦,我們才會尋求解脫之道,所以大多數身心靈的課程或修行道場的學員以女性佔多數。痛苦的背後往往有隱藏式的祝福。

愛自己並不是自私,無法愛自己的人也無法真正愛別人。

愛自己並不是溺愛或寵愛自己,幫自己買好吃、穿好看、到處玩樂或任性而為等等,也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診間大多數女性認為很愛自己的都是在寵愛或溺愛自己而已。她們其實大多無法尊重和接受自己,常常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美、不夠聰明、不夠幸福、不夠快樂等等諸多批判不滿)

愛自己是懂得如何誠實的面對及接受自己,包括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及自己的優缺點。能夠從失敗與錯誤中主動的檢討與學習,而不是無情的批判、責罵、怨恨或討厭自己及他人。例如:我這次期末考沒有考好──開始責怪他人:因為老師出的題目太爛了,因為XX同學老是找我聊天打電動,因為室友太吵了。或開始批判自己:我比同學笨、沒有用,我的記憶力太差了、沒辦法,我完蛋了、畢不了業了。 懂得接受及反思的人會採取行動:因為我花了太多時間上網、我一面聽音樂一面讀書分心了、我浪費時間看太多電視或跟朋友聊天。開始思考我可以如何做讓自己更有效率和更專注?例如讀書時我可以先關掉手機電腦,到圖書館等較安靜的地方讀書。

愛自己的人凡事會全力以赴、盡心盡力,所以不會有遺憾,也不會自我批判或逃避。愛自己的人會活的充滿熱誠也享受所有生命的過程(包括工作、家庭、獨處等)。

愛自己的人會活出真實的生命,所以不虛假、不造作,因此能真正的做到尊重自己。當累的時候她會說累,也會給自己時間休息,不會拿孩子或先生做藉口,我得要為他們...,所以不能...。不開心時也會允許自己有不開心的感受,無需強顏歡笑。

愛自己的人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優缺點,欣賞自己的優點,坦然的面對缺點,看清楚它們的來源是什麼? 帶給自己什麼樣的前因後果? 自己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或反應嗎?

愛自己的人不會為自己貼標籤--我是一個自私的人。我是一個小氣的人。我是一個愚蠢的人。

妳,真的愛自己嗎?

可以參考露易斯賀的新書:「寫給女人的生命動書」,仔細的閱讀和反思,可以慢慢的突破過去所受到的制約和錯誤的信念,學會真正的愛自己。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孩子過動或念書不專心怎麼辦?


今天接到一位臉友的來信,她是一位很關心學生的安親班老師,曾經介紹過一些有困難的學生給我。因為我遇到過不少類似的例子,所以徵求過案主和老師的同意後,用匿名的方式先分享她的故事,我再說明可以為他們做什麼,希望能夠幫助更多類似的孩子。
─────────────────
XX是一個很可愛的國三女生 我認識她的時候 她才小五
我對她的印象就是 傻傻的 很愛笑的一個小朋友
每次上課她都在發呆 玩手機 很分心 無法專心
成績不好因為都記不起來
她說我教她的時候 她都明白有明白
但是考試的時候 她的腦袋都一片空白
還有 她說她自己無法看課本上面的內容
因為每個字都明白
但是看完一段 她還是無法瞭解 課文在說什麼
她無法瞭解文章內容
她是在七月份的時候 跟媽媽一起去花蓮看您的診
九月開學後 我在教她的時候
我發現 她上我的課 超級專心的
她變得不太一樣 對自己比較有自信
她說她學校上課聽老師講課時
也都比較能聽進去了
也會自己看書了
成績學業很明顯的進步
她想要當一個室內設計師
所以她對他自己的目標變得很明確
也努力 朝那個方向前往
真的很棒
一個認識五年的可愛小朋友
有這麼大的改變
除了她自己很努力地改變之外
也真的要感謝許醫師對她的指點
真的很棒因為這就是她的一個囀淚點
未來 她可能會成為一個很棒的室內設計師
讓人們的生活環境能過得更好
很開心看到她的轉變
把這個故事與您分享

診間看到類似這樣的孩子其實都很聰明,但是能量場都處於散漫平行的狀況,所以讀書無法專注,也無法聽進去老師或父母在講些什麼。看書看了老半天,有看沒有懂,記不住。雖然努力但沒有達到任何效果的情況下,孩子也會變得很沒自信,自暴自棄。更糟糕的是,師長們都知道他們並不是笨孩子,所以考壞了一定就是粗心或不夠努力,因此孩子常常被責罵甚至責打,導致孩子的壓力越大,情緒越差,能量場就越失衡,形成如此的惡性循環。


我都會建議這樣的孩子要持續的做能量運動,因為動作很難用文字表達,所以可以參考我的第二本書哈佛醫師養生法2所附的DVD或是能量運動DVD http://happy1013.blogspot.tw/2012/01/dvd.html)。
順序是先做26輪連結,再做敲三處、交叉運動、韋恩庫克再做一次26輪連結。每天早上起來就要做,上課前也要做,下課後要做功課前或任何時間孩子發現自己又無法專注了就要趕快做,尤其是考試前一定要做。慢慢讓身體習慣處於專注集中的能量場,就可以不用做那麼多次了。

有些孩子和父母都不會處理壓力和情緒,家庭氣氛很差,父母常吵架,這樣對孩子的能量場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在這樣的狀況下,除了幫助孩子,我也會建議要做夫妻諮商、家庭諮商,讓家人彼此更加了解如何溝通和配合才能和諧,如何用感恩、愛的模式相處。父母恩愛了,孩子也會跟著好很多。不然光靠孩子的改變,父母如果不改變,效果也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