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軟實力的培養

  
在帶大一醫學生的時候發現大多數生長在台灣的孩子對於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遇到困難常常兩手一攤,覺得自己沒辦法,希望別人能夠為他們負起責任。甚至有些平常都不交作業,期末才來編理由哀求老師要放水給他,有些師長禁不起孩子的哀求,就答應了。但是答應的結果就是孩子學到只要能夠編出好的理由,只要能夠低聲哀求,師長就會心疼放水,自己就能順利過關了。

剛開始回台灣教書時不清楚這裡的問題,所以也曾經通融過孩子這樣的行為,後來發現這樣做,孩子一般不會懂得悔改,下學期還是一樣耍賴,不負責,繼續不交作業編種種理由等,甚至把父母都扛出來幫他。這對我來說是個奇特的經驗,因為在美國,尤其是醫學院,非常的重視學生的人品,如果有欺瞞或很不負責的事情發生,重則退學,輕則烙下紀錄(以後恐怕很難找到實習的地方),當然從來也不曾碰過父母會因此來找學校關說或理論。他們的大學生一般都是獨立自主的,得要為自己的行為和人生的成功與失敗負起完全的責任。

這可能跟台灣父母和學校的教育理念有關,常常看到孩子要交功課,為了讓孩子成績好,父母卯足勁幫忙找資料、修改甚至幫著做,抱著只准成功、不許失敗、不能輸人的精神。更甚者,有些父母會幫孩子說謊欺騙老師或學校,睡太晚遲到的推說身體不舒服,作業沒交的推說家裡有事等。這樣教養下的孩子只會依靠別人,而且害怕和討厭失敗,甚至認為只要達到目的,欺騙別人是被容許的,那將來他的人生和人格也會成為很大的問題。

父母不要總是幫孩子解決問題,既然是出給孩子的功課就應該是孩子自己要想辦法,思考如何處理。從小培養孩子自己上圖書館或上網找資料,詢問老師或諮詢相關人士等,自己處理自己的課題。做不好下次我們有改進的空間,親自做了,自然會懂得困難在那裡,為什麼會失敗,下次如何改進等寶貴的人生歷練。這樣的孩子不會害怕失敗,也會了解失敗是成功的必備基礎。

台灣孩子很有愛心,但是依賴性重。例如:他們募款一般是跟家長或熟人伸手拿錢,因為那最簡單,也不容易被拒絕。但在國外很多孩子從小就會自己想辦法募款賺錢,從小學開始就會在自己家門口擺檸檬水攤位賣飲料,也會在校園賣自製糖果、餅乾、蛋糕等來義賣籌款,或到海邊賣飲料、冰棒,或一群小朋友聚集在停車場幫忙顧客洗車等等。這樣的過程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說服陌生人來支持自己的行動、如何接受被拒絕,也會學到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創造自己想要的結果。

例如:芬蘭一個12歲的小男孩Otso Riiali,因為他兩年前在動物園裡看到一隻情緒低落的熊,他很希望能為這隻熊做些什麼事讓牠快樂些。他用了一夏天在森林裡採集小漿果,並在祖母的幫助下做了400瓶果汁,共賣掉200歐元,他把這200歐元捐給動物園去買了一棵樹給了熊,讓熊有新的樹可以爬,會開心些。

以前社會的職業種類是固定的,但是現代網路充斥的社會,很多職業、事業是不斷的被創造出來的(知名的如GoogleFB AmazonEbay等等,雪上加霜的是很多過去的人工、人力會被機器和電腦取代,所以失業率只會越來越高。功課好或會考試不見得能夠在社會生存下來,我們一堆失業的高學歷者就是最好的例子。創造力、溝通力、適應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軟實力是未來生存很大的關鍵,父母要反思如何教導下一代的孩子,年輕的朋友們也要自己不斷努力的學習,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完全的責任。

沒有留言: